2003年,中國汽車銷量突破400萬輛;2013年前10個月,中國汽車銷量突破1780萬輛,全年突破2000萬輛已成定局。
十年,中國汽車市場規模翻了兩番還多,汽車零部件行業也經歷了不同尋常的增長期。根據統計,2003年至2012年,我國汽車零部件及配件銷售收入從3003億元增長到22267.3億元,凈增近2萬億元。在市場規模擴大的同時,零部件企業新產品開發和技術創新也不斷結出碩果,更有一部分零部件企業開始走出國門,產品出口、海外并購、投資建廠,在國際化的舞臺上長袖善舞,書寫出濃墨重彩的篇章。
市場規模和實力大增
十年來,我國汽車零部件的市場規模不斷擴大。2012年汽車零部件累計出口金額達到553.22億美元,其中汽車零件、附件及車身出口金額達到278.77億美元,同比增長2.74%。
國內一些汽車零部件企業的市場規模也不斷擴大,發展前景十分廣闊。比如法士特銷售收入從2003年的11.7億元增長到2012年的81.7億元,增長了整整7倍;航盛年產值從2003年的8億元增長到2012年的30億元;錫柴產品銷售收入在2003年僅有47.9億元,2010年就突破100億元,實現銷售收入130.5億元等。這些變化的數據讓我們從直觀上看到了國內汽車零部件企業十年來在規模上發生的巨大轉變。
此外,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和業績的不斷提升,很多汽車零部件企業成功入選“2013年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百強榜”,如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陜西法士特汽車傳動集團有限公司、陜西漢德車橋有限公司、南京奧特佳冷機有限公司等。另外,濰柴動力、中策橡膠、德昌電機、玲瓏輪胎和中信戴卡五家企業憑借不輸世界大零部件企業集團的實力,進入“2013年國際汽車零部件企業百強榜”。
新產品、新技術研發投入增多
產品技術實力是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核心要素。國外零部件企業的實力來自于巨額的研發投入和持續不斷的技術創新,國內企業在這方面一直有所欠缺。但隨著汽車零部件市場競爭的加劇,國內零部件企業逐漸加大對新產品和新技術的研發投入。
據本報整理的汽車零部件上市公司營業收入排行前30名企業的2012年報中有關研發投入的數據顯示,大部分企業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平均為2.70%,投入金額平均為2.44億元,較去年相比有所增加。其中,濰柴動力的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達到4.14%,總金額19.96億元。云內動力2012年研發投入比去年同期增長22.15%,還加大了對“D25TCI電控共軌項目”、“歐5柴油機開發”等研發項目的投入。
研發投入增加帶來的直接結果就是,近幾年,汽車零部件行業涌現出很多新技術、新產品,如缸內直噴技術、電控高壓共軌技術、雙離合變速器技術等,近幾年渦輪增壓技術也得到不斷提升。新產品方面,玉柴去年發布的國五天然氣發動機系列產品,盛瑞自主研發的世界首款前置前驅8擋自動變速器等。此外,很多零部件企業為加強對新產品和新技術研發,紛紛建立國家級技術中心,如陜西法士特汽車傳動集團公司、遼寧曙光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萬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天雁機械有限責任公司等。
零部件企業踐行“走出去”戰略
十年來,零部件企業發展勢頭良好,但與國際零部件水平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如前文所說技術實力是制約國內零部件企業發展的主要瓶頸。國內零部件企業“走出去”進行海外并購是提高自身技術實力,打破外資壟斷關鍵技術和市場局面的一種有效手段,近幾年這種趨勢越來越明顯。
2007年,寧波華翔收購英國勞倫斯內飾件有限公司。2011年,寧波均勝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的汽車電子零部件制造企業收購德國普瑞公司;南陽淅減汽車減振器有限公司收購歐洲最大的汽車減振器公司WayAssauto;2012年,中國兵器集團旗下凌云公司完成對德國凱意德公司的收購。這些海外并購案例雖不是每一個都那么成功,但最起碼說明國內零部件企業“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的一種積極態度。
此外,今年陜西法士特汽車傳動集團在泰國設立法士特汽車傳動(泰國)有限公司,福耀玻璃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也宣布將在俄羅斯設立“福耀俄羅斯浮法玻璃有限公司”,并在美國設立“福耀玻璃美國有限公司”。這表明國內汽車零部件企業正在尋求海外并購之外的其他方式來增強自身實力。當然,海外建廠需要更強有力的企業實力做支撐,并不是每個汽車零部件企業都適用,但這種新的“走出去”戰略,從側面表明經過十年積累,國內零部件企業已具備厚積薄發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