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發動機具有的正常機油壓力,是保證發動機各摩擦件之間得以充分良好潤滑的前提和必要條件。在正常情況下,怠速時發動機機油壓力應不低于50kPa;中高速時機油壓力應保持在200-300kPa左右。發動機在運轉中,一旦其內部出現故障,諸如發動機溫度過高、曲軸與連桿軸承軸瓦磨損加劇或配合松動等都會影響到發動機機油壓力的波動。而許多時候,往往是由于發動機潤滑系各機件故障的原因導致發動機機油壓力過低。汽車在行駛中,一旦發現機油壓力過低,都應停車查找其原因并排除之后方可行車。否則極易造成因發動機機油壓力過低而出現曲軸瓦燒融而"抱瓦",較嚴重時可能使發動機因此而報廢。為此,做到以下幾點將會較好地預防機油壓力過低。
經常檢查
a.抽出機油尺,察看機油是否充足,油中有否汽油或水,必要時添加或更換機油。
b.發動機在工作情況下,仔細察看各部位是否有漏油現象。
c.檢查機油壓力感應塞和機油壓力表是否正常。將機油感應塞接線搭鐵,若機油壓力表指針從0點擺到底,則表明兩者工作正常。若指針不動,則表示感應塞損壞,應更換。
d.檢查潤滑系油壓。擰出感應塞,啟動發動機,此時應有機油從螺孔中噴出,則說明潤滑系油壓正常,而故障在感應塞。
e.若上述檢查仍無效,也未查出故障所在,則需要拆卸油底殼、清洗機油集濾器、機油濾清器,檢視并調整曲軸主軸瓦和連桿軸瓦的裝合間隙。
嚴格裝配
在發動機潤滑系的檢修中,裝配機件時稍有不慎都會造成機油壓力過低現象的發生。比如,機油泵與缸體之間的墊片、機油濾清器與缸體之間的墊片等,制作這些墊片時,該留出油孔的要有出油孔,進、出油口之間有隔條的要留有隔條。同樣的,有些本不應該出現的機件錯裝有時也會導致機油壓力過低,比如,新更換的缸體漏裝油堵頭或油堵頭裝配不嚴。
曲軸前后油封,在汽車的使用中,由于裝配方法不得當或曲軸油封設計不合理,再加之使用時密封件磨損,都會造成因機油泄漏而導致機油壓力過低。因此,對于曲軸油封應注意兩點以防其漏油:首先在拆檢發動機時應更換新油封以保證油封的可靠系數處于最大值;其次,新油封裝復時應嚴格按操作要求進行,尤其曲軸后端采用盤根式的油封,應裝緊堵好縫隙。
老車子該用黏度高的機油嗎?
從最根本上探討,應該要先定義一下“老車子” 字串6
行程少車況不一定好
一般人對車子新舊的判定,有兩個最簡單的指標,一是使用年齡,另一個則是行駛里程。然而,對一具引擎的好、壞狀況的判別,卻不是這樣簡單,里程行駛少的,不見得是比較好的引擎,同樣,行駛里程數較高的,也不見得就是狀況較差的引擎,因為車主如何開車?操駕環境如何?保養功夫怎樣?都會對引擎產生極大的影響!
繼續選擇原用機油
狀況良好的老車子,其機油使用根本無需多花腦筋,繼續使用原本用得很順的品牌、API級數和SAE黏度就可以了。相對地,如果說感覺車子老了,引擎沒力了,那換用黏度更高的機油,不是反而增加機械運轉的阻力、讓原本就沒力的引擎更沒力了嗎?從這個觀點來探討的話,老車子改用黏度更高的機油是沒什第道理的。
油膜強不代表油膜厚
之所以會有這種說法,乃是有人認為較高黏度的機油可以提供較為強韌的油膜,已經行駛有年的活動零件,因為長年磨耗而會有較大的間隙,因此需要高黏度的油膜來填補,以提升氣密性,這種說法也似是而非。油膜的強韌不完全代表油膜厚,更何況機件的抗磨損保護,乃是得利于機油抗磨損添加劑的化學功效多、得利于油膜的厚薄適中,因此,“老車用高黏度機油比較好"這種說法恐怕站不住腳! 字串5
對汽車機油你了解多少?
許多司機在選擇機油時,經常會只考慮其價格,而忽略了機油本身的性能,認為機油都具有相似的品質。造成這種誤解,緣于大家對機油分類及各類機油的不同特性了解較少。
目前,機油分類體系以美國石油協會(API)品質分類系統使用最為廣泛,它是根據機油的工作能力,采用簡單的代碼來描述發動機機油的。其中“S”類用于汽油發動機,從“SA”一直到“SH”,每遞增一個字母,機油的性能就會好過前一種許多,機油中就會增添更多的添加劑用來保護發動機。
在機油的特性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它的黏度。目前市場上的機油統分為礦物油和合成油,最高檔的油屬合成油。一般高檔車都要選擇合成機油。合成油比起一般的礦物油具有較高的黏度指數,隨溫度轉變而產生的黏度變化很少,因此在高溫及嚴寒情況下,仍能維持適當的黏度,而提供合適的保護。另外,合成油因氧化而產生酸質、油泥的趨勢小,因而具有更長的使用壽命,對發動機在各種惡劣操作條件下,都能提供適當的潤滑和有效的保護。
最后,就是要選擇正規的換油中心來給自己的汽車做保養,以保證有正規的機器設備、訓練有素的工人及原廠正牌的機油來為您的愛車提供最好的服務。
再好的機油在行駛了一定的里程后也一定要換掉。因為機油在使用的過程中,會逐漸被氧化,其中的添加劑會逐漸消失,性能也會降低,它所具備的以上四項功能都會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