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微車老大上汽通用五菱正式落戶重慶,再次與長安微車短兵相接。日前,五菱第四工廠在重慶兩江新區正式開工建設,預計形成40萬輛整車和40萬臺發動機的生產規模。至此,國內前三大微車品牌全部落戶重慶,重慶已成為全國最大的微車生產基地。
在2006年被上汽通用五菱取代微車銷量冠軍位置之后,長安一直在尋求反攻的機會。現在,五菱又深入到了長安的大本營,與其說會對長安微車市場銷量和排名產生巨大影響,不如說,將對于被兩大微車巨頭所左右的微車市場產生震蕩。2009年,在借政策東風產能迅速擴張的同時,微車市場也埋下了產能過剩的隱憂。3年洗禮過后,無論是政策還是市場環境都已經發生了變化,微車企業該何去何從?
龍虎之爭
盡管上汽通用五菱方面一再表示此次第三基地落戶重慶是為順應“微車集群優勢”,但業界普遍認為,此次上汽通用五菱深入長安腹地的行為,將難免與長安形成正面交鋒,對于長安微車的影響不言而喻。
目前,國內微車市場已經逐漸演變成了上汽通用五菱與長安汽車兩大“寡頭”之間的競爭。2012年,上汽通用五菱共實現銷量145.8萬輛, 份額已占據中國微車市場的半壁江山;而同期,長安汽車的微車市場份額超過了25%。上述兩家企業占據了微車市場超過70%的市場份額,東風、一汽以及北汽等一眾生產微車的企業,總共才占據30%的份額。
據上汽通用五菱相關人士介紹,經綜合研究和對比地方資源優勢之后,重慶突出的戰略地位、便利的交通以及在人力成本、市場機制、國際政策等方面的眾多優勢,都成為五菱布局重慶的關鍵要素。隨著五菱基地的動工,五菱、長安、東風小康國內三大微車品牌全部落戶重慶,再加上北汽威旺、力帆、華晨等微車車企,重慶已形成了超過100萬輛的微車生產規模,成為名符其實的全國最大微車生產基地。
洗牌加劇
2009年,中國微車市場迎來轉變。一個一度被邊緣化的行業,因政策助推重新回歸主流。在微車第一陣營中,上汽通用五菱和新長安汽車優勢最為明顯,2009年兩者市場集中度達到74%,緊隨其后的是東風小康。2009年上汽通用五菱甚至憑借微車市場的井噴式發展一舉進入百萬輛俱樂部。
市場井噴帶動很多車企紛紛上馬微車市場,北汽、海馬、吉奧……甚至包括陜西重汽這樣的重卡車企。截至2011年年底,中國已經有20家車企生產微車,產能達到年產500萬輛。
車企的賣力生產也帶來引來產能過剩的恐慌。2011年,各大微車企業都上調了產銷目標,其中上汽通用五菱、長安,東風小康,僅這3家汽車的總銷量目標已超過260萬輛。數據顯示,2012年微車市場的需求只有330萬輛左右。
產能過剩從恐慌變成了現實。眾所周知,微車利潤較小,往往靠規模取勝,產能過快增長,遇上銷量下降,對微車企業來說將成為一個巨大難題。對于像北汽微客這樣的“新人”而言,無疑將面臨更加巨大的挑戰。
如此,微車企業間兩極分化態勢愈加明顯,2013年微車龍頭企業上汽通用五菱和長安紛紛提高了2013年的銷售目標,分別達150萬輛和80萬輛。隨著微車市場整體保持增長,市場集中度較去年全年進一步上漲,今年一季度,上汽通用五菱銷量為421198輛,同比增長7.5%,創同期新高,但昌河、哈飛以及一汽吉林等微車企業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而前兩家車企大幅提升銷量目標,意味著同類企業市場份額或將被進一步擠壓。“小的微車企業如果不能把握市場脈搏,將很可能被強勢企業進一步蠶食。”中國乘用車聯席會副秘書長崔東樹表示。
競爭升級
隨著微車市場的發展升級,低端化微車的市場份額正逐步降低,而“微車MPV化和高端化已經成為未來發展的一大趨勢”,行業人士表示。
以微車行業的龍頭老大上汽通用五菱為例,今年第一季度銷量為421198輛,同比增長7.5%,其銷量的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緊湊型商務車五菱宏光的持續熱銷,單月銷量突破5萬輛。位居第二的長安汽車,其MPV化的微車歐諾,也為長安微車的整體銷量提供了強勁的增長勢頭。統計數據顯示,自去年2月底上市后,長安歐諾去年累計銷量接近10萬輛,約占總體銷量的1/6。除了推動銷量的增加外,長安歐諾也使得長安微車的價格水準進一步提升。今年,長安將進一步推出類似于CDV車型的歐力威,進一步發掘高端微車市場。
從政策環境看,隨著城鎮化的持續推進,政府對“三農”問題的關注也進一步加強。這對微車市場的銷量具有一定的拉動作用。
而在微型車市場內部,現有消費人群的消費能量正在發生結構性的劇烈變化。市場由盛轉弱,逼迫一些車企不得不做出轉型選擇。此外,從產品層面看,“目前微車的輕型化和MPV化也更加貼合農民的多樣化需求,這在一定程度上為原本逐漸萎縮的微車市場注入了新的增長點。”專家稱。
這為微車企業未來的產品轉型之路提供了方向。